中国砍“豺”史:还原豺狗,是怎样消失在国人视线中的

一方面是豺的身体结构并不储存水,反而对水的消耗很大,沙漠的水源无法满足豺的生活需求。
另一方面豺也不能适应沙漠的昼夜温差,以及其他方面的恶劣环境。
豺属于群居动物,一般是10只左右的豺组成群体生活,以雌性为首领,带领团队。
豺群中以雌性为首
豺群当中的分工明确,在捕猎的时候,其他雄性豺起到辅助的作用,捕获的猎物以幼崽优先,其次是首领,最后才是其他雄性豺。
虽然食用食物有先后,但是豺群当中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压榨,换句话说上级并不会欺负下级,相反豺群的氛围异常和谐。
之所以出现明确的食物划分,是因为豺希望自己的幼崽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。
保障幼崽的生存条件
之后轮到的是孕育幼崽的母体,吃饱才有抚养的条件,雄性豺们宁愿自己饿着,这要保证幼崽以及雌性的食源。
豺同时也是贪玩的动物,群体内部之间互相嬉戏打闹,甚至还衍生出了一套独有的游戏方式。
动物园中的豺还会与自己亲昵的人类一同嬉戏,让人觉得像是“小孩子”一般可爱。
让人惋惜的是,这样一种小动物却逐渐消失在国人的视线当中,究其原因,是多方面的。
豺逐渐消失
食物与人类
豺的食物以有蹄类食草动物为主,比如各种鹿类、野猪、羊类等等,在分工合作的条件下,能够捕食比自己身体大上许多的动物。
豺的减少是来自人类对这些食草动物的捕杀,导致豺在食物上出现危机,将食物贡献出的雄性豺们纷纷饿死。
随着人类活动的深入,豺们的面前有两种选择,第一就是改变现状,由雌性豺带领着种群们进行大迁徙,寻求新的栖息环境。
豺群迁徙
但是对于豺来说,却是极其具有挑战性的,即使它们能够适应但部分地区的生活条件,可迁徙的过程让种群变得具有不确定性。
雌性豺无法保证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,自己的带领究竟是走向希望还是坠入深渊?谁也不知道,而且在迁徙的过程当中,还有许多未知的危险,也让雌性豺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。
另一种选择就是,扩大原有的栖息地范围,在更远的地方寻求食物,这个时候豺们的踪迹不免深入到人类田园当中。
豺群需要充足的食物
豺群们发现,人类的田园有着大批的食物,当中不仅有可口的羊,还有鸡鸭猪等易被捕食的动物,这些动物被圈养在其中,很容易被豺得手。
在面对食物缺乏的情况下,豺不得不干起了“偷鸡摸狗”的勾当,害怕人类的豺们不得不在夜间行动。
夜间人们陷入熟睡,豺们最容易得手,而且夜晚一片漆黑,就算是人类察觉到,也很难伤害到豺。
豺对家畜下手
遭受到盗猎的人类自然是对豺充满了敌意,三番五次之后,人类与豺狗的几乎是水火不容的敌对状态。
许多地方的村民害怕豺狗们的盗猎,于是联合起周围的村庄,对山林当中的豺进行大规模的捕杀。
在聪明的人类面前,豺终究是弱小的,长时间下来,豺的数量大大减少,自然也不敢到人类的家中偷猎食物,更多的豺饿死在山林当中。
豺无法打败人类
基因衰退
等到豺的数量衰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,那就是在野外很难找到非近亲繁衍对象。
再加上豺的群居属性,通常在幼崽成年之后也不会离开群体,会留下来照顾尚且年幼的兄弟姐妹。
当豺处于发情期的时候,它们就不得不选择近亲繁殖。
近亲繁殖的危害很大,从人类身上就可以体现出来,近亲会让人类基因中的遗传疾病更加明显,容易基因疾病,胎儿大概率出现基因畸形。
近亲会导致胎儿畸形
在动物界身上,随着基因的衰减,从下一代的表现可能并不明显,但是多代之后,物种可能会变得很难生存。
自然界的动物,之所以能够在残酷的自然界法则当中生存延续,原因就在于基因进化的可能性,在环境条件的变化下,动物的基因也随之改变。
但是近亲繁殖将这一进化遏制在了交配过程当中,近亲之间的基因只是同一基因之间的重新排列,而不是不同基因碰撞产生的可能性。
基因会重新排列
更何况豺们还是在面对环境变化的情况下,这使得自己处于更加危难的境地。
豺本身是没有太多和人类相同的意识的,因为这是豺们在面对物种繁衍的使命时,不得不做出的选择。
豺的繁殖
豺在繁殖条件上也有着苛刻的要求,豺对环境非常敏感,当环境发生大幅度改变的时候,它们长期无法适应
比如将一只野外的豺放到动物园当中培育,这只豺很有可能因为无法适应陌生的死亡。
动物园中的豺
豺对环境十分敏感,专家研究表明,雌性豺要在三只以上的群体当中,才有繁殖的欲望。
因为数量太少的种群无法给雌性豺带来安全感,雌性豺心中对周围充满着警惕,自然就无法排卵。
2015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,全球的成年豺数量只有949到2215只,要知道这是全球范围。
在如此稀有的数量条件下,想要人为地给雌性豺凑齐一支充满安全感的豺群,是一件困难的事情。
所以,豺的人工繁殖技术一直是野生动物学家的一道难题。
豺的数量很少
好在,豺每胎的数量在4到6个,最多可产子9个,虽然人工繁殖成功率不高,但成功之后的数量还是很可观的,不过仍旧赶不上衰减的速度。
为什么要保护豺?
豺对于生态环境来说,有着重要意义。
在食物链当中,豺属于上层的消费者,在同一生存环境下,豺有利于控制当地的食材类动物泛滥。
如果没有豺的控制,食草类动物的数量会急速增长,然后大面积地啃食绿植,导致土地荒漠化或者是水土流失。
食草动物的数量可能疯长
而且物种泛滥之后也是难以得到控制的,当今世界就有最真实的案例,比如澳大利亚。
澳大利亚的物种泛滥已经屡见不鲜,政府每年耗费大量的财政进行治理,也没能取得良好成果。
虽然自然界当中的肉食动物们看上去残忍,但是也确实维护了整个生态圈的平衡。
而且豺捕猎的大多是食草类动物当中的衰老群体,有利于食草动物们的更迭换代。
豺的存在稳定生态平衡
因为食草类动物老化之后,会与年轻群体挤占资源,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,以至于食草类动物种群内部出现相互争情况,对种群的发展十分不利。
豺狗聪明可爱,如果不是数量稀少,很有可能被人类驯化,进入到人类家中,成为人类的伙伴。
保护动物们也是在保护生物们生存的环境,对于人类来说利弊一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